
当我生平第一次拖着沉重的行李箱来到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大厅时,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安。虽然我一年前就开始努力学习俄语,自以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纸上学的总是浅薄的”。事实上,我能适应全俄罗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吗?我对此一无所知。此刻我突然发现,西里尔文招牌下面有英文翻译,然后还有中文翻译!我环顾四周,看看我是否在生气。然后我看到走廊右侧的圆形标志上画着莫斯科标志性的东正教。下面用俄文、英文和中文写着:欢迎来到莫斯科!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呼吸到了莫斯科深深的“甜甜的空气”。近十个小时旅途的疲劳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发现新世界的喜悦。
欢迎使用俄语、英语和中文留言: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 (中国日报 刘洪杰 摄)
后来我发现莫斯科机场的中文标识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在经贸、文化、旅游等各领域交流日益密切,俄罗斯加快了中国标识在全国公共场所的应用。来自莫斯科、圣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城市的游客,在西伯利亚人口不到100万的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突然停在了机场。俄语和英语广播之后,响起了清晰的中文广播:“这些旅客将前往北京,请到32号登机口登机。”这清晰的中文广播让我立刻明白了新一季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度和广度。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机场的签名信息显示有俄语、英语和中文信息。 (中国日报 刘洪杰 摄)
加琳娜·库利科娃 (Galina Kulikova)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会长向我展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20年以来,汉语成为俄罗斯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目前,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7万人,是2019年的两倍。近9万名学生将在近400个教育机构系统学习汉语。” 90岁的科利科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促进中俄友谊。二十多岁时,参与创建苏中友好协会(俄中友好协会)。 2019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成为继普京总统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俄罗斯公民。
普京本人多次透露,他的家人也学习汉语。在圣彼得堡会见外国记者时
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标志该区域内有俄语、英语和汉语。 (中国日报 刘洪杰 摄)
尽管汉语教育的初衷不同,但汉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让俄罗斯学生着迷。在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一位翻译专业的大三女生用中文讲述了她们的爱情。 Karasva Ekaterina的选择最初来自于她母亲的建议。幼儿园老师相信,掌握中文能让女儿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叶卡捷琳娜逐渐爱上了中国——从电视剧到歌唱比赛,甚至交流节目。去年访问了北京和杭州后,他决定毕业后前往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他的朋友博格丹诺娃·塔蒂亚娜的故事更引人注目。自从她出生以来,她一直身体虚弱,多病由于她还小,所以她的父母把她送到了社区附近的空手道俱乐部。在那里,他了解到日本和韩国文化的源头其实是中华文明。于是,他把这种好奇心变成了学习汉语的动力。在选择重点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俄汉翻译。和叶卡捷琳娜一样,她也计划大学毕业后去中国读研究生。
俄罗斯莫斯科一个公园的路标用俄文、英文和中文书写。 (中国日报 刘洪杰 摄)
在俄罗斯西北部有“北极门户”之称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市,不少中国学生告诉我,该市的北方联邦大学两年前开设了汉语班,并与陕西榆林大学签署了国际学术交流协议。更普遍提到的是,更多俄罗斯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系统的中国教育从小到大,很多在俄罗斯工作的中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脱离母亲的文化,去年第一所全日制国际学校在莫斯科成立,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此前,时任俄罗斯华侨青联主席的吴校长告诉我,“今年登记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达到70人。虽然规模还小,但我们对学校的未来、对学校的前景以及学校与俄罗斯之间的文化前景充满信心。”吴校长的判断是符合事实的。今年8月底,普京在访华前夕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宣布,中俄两国将于2026年至2027年在各自国家举办“教育年”活动。今后学好汉语,学好汉语,学好汉语,俄罗斯汉语的应用将会更加丰富。
一天中午,我站在莫斯科红场旁的亚历山大花园,盯着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售票处”三个大字。听到排队买票的中国游客的欢声笑语。我不禁想起了到达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时的焦虑。然后,我恍然大悟,汉字的方格已经超越了航海,成为了中俄文明的对话和相互印记。当西伯利亚木材随着火车运往东方,当两国学生在圣大教堂下互发微信时,国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时候,可能是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在汉字的笔画中,人类寻常故事中属于每个人的弧形篇章。
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售票处”的三个汉字非常复杂。 (中国日报 刘洪杰 摄)
WS68E7A0FEA310C4DEEA5EB86E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0/09/ws68e7a0fea310c4deea5eb86e.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