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投资公司国有风电场200台4兆瓦风机矗立在江苏如东阳光岛,俯瞰黄海,矗立在海天之间。每转一圈可“吐出”约1000万千瓦时的电力。作为如东本地化组装率最高的海上风电场之一,其主机、塔架、叶片三大主要部件均由如东本地企业制造组装,国产化率超过90%。
从最初依赖外部技术输入,到现在本地组装率超过90%,生产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如东风电产业链崛起的坚实痕迹。多年来,如东依托园区主体地位,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吸引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今年9月,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挺进“国家队”,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该批全市唯一入选的产业集群。
园区主导产业链崛起
如东风电产业起步于2002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第一”。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483万千瓦,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41%。
白天的微风是大自然的恩赐,而将风转化为电能需要依靠大型风车。那么,如东风车是如何在茫茫森林中从无到有的呢?
“我们以园区为基础,不断拓展产业“通过实施‘建链、扩链、补链、强链工程,带动集群内企业建立稳定的配套关系,发展相互赋能、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如东县发改委总工程师周华表示,强化园区引领的“链路”是如东风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具体来说,在如东经开区,以风电装备制造为主体实施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双轮驱动的依存战略,催生了一批对全产业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江苏海利风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诞生于如东的风电生产设备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和船舶发电塔、桩基和导管架。 10年来,顺应新风电潮流,海利风电已成长为风电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受此带动,主机制造商江苏海装、叶片制造商崇通成飞相继入驻园区,进一步强化如东风电装备产业链。
如今,作为帕如东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链长”企业,崇通成飞主要生产外贸出口叶片和风电叶片。在如东建成的30个风电场中,中通成飞叶片随处可见。公司生产的叶片除用于当地项目外,还出口埃及、土耳其、法国、荷兰等国家,在国际风电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如东县海洋开发区拥有以如东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装备产业集群面积86平方米,聚集沿海电力装备企业58家。该集群被评为2024年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总产值达到224.77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15.90%。
多方协作,共建产业生态系统
如果说龙头企业与支撑零部件之间形成的关系是产业链关系,那么龙头企业牵头,利用产业链创新共生共赢的多方协作的模式,就是生态建设。
风电进入“平价时代”,风力发电机电控设备制造商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产品利润下降、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为避免低价竞争,公司毅然展开“二次创业”——将基金会基础与数字化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推出“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聚焦电控系统智能化改造、提高效率、延长老机组寿命等技术服务需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成功开拓新市场。今年以来,国科智能已完成中标运维合同5300万份、技改项目1670万份、备件销售合同82万份。
从研发拓展产业布局的背后,深耕服务不仅是公司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更是产业链发展带来的“亲水”。 “如东风电启动早期,目前总装机容量已达562万千瓦。随着风机寿命的增加,老旧机组的维修和备件更换的需求更加突出,市场缺口较大。”国科智能公司负责人介绍,此外,他们还与中广核联合开发储能项目,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链拓展。
从“链思维”到“生态思维”,这意味着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链条的线性发展,而是转向构建多元、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因为如此,如东大力打造全国首个母港——小口风电母港,可满足5000吨级船舶向周边沿海发送各类大型风电设备的需求。钟。专门成立了全国风电行业首个产业联盟,汇聚风电设备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和运维服务公司等全产业链主体,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市场协同,建立良好循环的产业生态。
提升新能源产业质量
集群企业江东科技与中天科技合作完成专利“光纤自动拉丝装置及方法”发明并荣获中国专利奖;海利风电与河海大学、金风科技等共同研究的“大型风电机组结构降本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关键技术与创新”项目京邦新材牵头的“耐切割、耐蠕变、原液彩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五项应用”集群的技术实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推动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如东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攻克技术难题的“揭榜”机制,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联合建设赛迪工业和信息化赋能中心(南通),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同时,共建西如东科技创新基地、安哥拉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实施创新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智力支持,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力量注入风电产业,搞转型升级,从“跟风”到“跑”分词“领先”。据了解,目前集群企业包括上市企业1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
此外,如东强化政策支持,发布了《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县行动计划》,目标明确:到2030年,培育7大海洋产业、3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15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家龙头企业,努力实现海洋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 “我们将积极鼓励集群团体开展基础研究archin技术及转化的成功,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增强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如东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提供有力支撑。”周华说。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记者:苍伟)
WS69199681A310942CC4991A94
https://js.chinadaily.com.cn/a/202511/16/ws69199681a310942cc4991a94.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